新闻
分类

中国古代寺庙佛教道教造像

时间:2016-02-01 12:00:45 来源:本站

自宋、元、明至满代以来,宗教造像在清代还有持续的发展,形式大都是寺庙造像。由于喇啊教的发展,在京都或某些佛教胜地以皇室贵族名义做了大量的造像,北京的雍和宫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有最为典型的喇嘛教式造像,其规模较大,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有形制、体积庞大的造像、也有大批小型的馏金铜像。另外,清代的罗汉群 像造型丰富多彩,神态生动自然,性情平易近人,深为人们喜爱。这类罗汉数晕不等,风格不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庙宇。典型的如河北承德罗汉堂、湖北武汉归元 寺、四川新都宝光寺、广东广州华林寺等,都有罗汉群体适像,既有泥塑彩绘。也有木雕,有的甚至在木雕、泥塑基础上贴金。这些罗汉造像性格、相貌、年龄、情 态各具特色,生动自然,虽有程式化特征。但总体上仍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北 京的白云观是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其中的道教神仙适像内容广泛、数里众多。可算是清代造像的代表之一。道教宫观及神仙造像在民间有着广阔的天地,无论是城 镇还是乡村都有大虽的造像,其名目繁杂,形式风格多样,对它们的研究无论是从造型艺术,还是传统文化、民俗信仰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府第、陵墓等处有着 大量的设置,比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类作品现存数里较多,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及艺术风格。清代帝陵雕刻主要集中在辽宁的沈阳、河北的遵化和易县三地。除 了这些帝陵雕刻,有的官僚贵族墓前也设置石人石兽雕刻。在宫殿、寺庙、园林等处的仪卫性隆刻各地也有不少遗存,尤以北京及其周围地区为多。这些作品题材较为广泛,其中也有许多水平较高而引人注意的作品。

清 代的装饰性雕塑和小型玩赏性雕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类小型雕塑自宋、元、明至满代以来,长盛不衰,且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一现象颇 耐人寻味。明清时期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艺的发展,手工业从业人数、手工业作坊也大为增加,在不断的发展中,工艺技术和产品类别、题材等也都有扩 展,宫廷及文人士大夫的喜好也使这类作品有了更大的市场。雕塑的发展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整体风气。